在朱老总90年的人生旅途中,暗藏了半个世纪的思念。朱德酷爱兰花,至死不变。年,76岁的朱德故地重游来到井冈山,他看到山上石头缝隙中有一株兰花,不顾众人的阻拦,坚持要亲自去采。
朱老总离开井冈山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唯独带走了一盆“井冈兰”。回来后,朱老总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诗《咏兰》:
“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pán)。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图
朱德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由四个部分组成:纪念碑、纪念堂、雕塑园和碑林。其中,雕塑园最为显眼,坐落在烈士陵园的重要位置。在那些巍峨的英雄雕像中,有两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
一位是毛泽东的爱妻贺子珍,另一位是朱德的爱妻伍若兰。大家可能对贺子珍的事迹耳熟能详,对伍若兰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这位传奇女子。
才女伍若兰
年3月,伍若兰出生于湖南省耒(lěi)阳县城的金兰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共有6个兄弟姐妹,她在家里排行第五。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孩子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伍若兰有两个兄弟已经先后加入了红军。
伍若兰18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革命的氛围很浓烈。伍若兰接触到进步思想,很快就加入了革命的洪流中。她利用自己所长,发表文艺作品,宣传进步思想。
伍若兰笔锋犀利,文采盎然,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进步作家。年,伍若兰经人引荐,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同年,她顺利地从师范学校毕业,伍若兰和同学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他们在耒阳县各区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运动。
伍若兰的名字响彻整个湖南省,成为了早期农民运动贡献较大的革命人士之一。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描述道:“她在中国湖南农民群众中,无人不晓。是一个坚强聪慧的农民运动组织者,她的每一场演讲都极具感染力。”
图
伍若兰素描
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捉共产党人,湖南正处于一片腥风血雨之中。革命事业受阻,伍若兰面对眼前的逆境,丝毫没有灰心。
伍若兰反过来安慰家人:“外面乱了没有关系,这正是命运对革命的考验,我们不能放弃,最多不过杀头。”我党被破坏得很严重,有很多党员和干部都在这场动乱中失去了联系。伍若兰手提菜篮子,乔装打扮出门,遇人就说自己是出门走亲戚。
伍若兰小心地在各街各巷,寻找失散的党员和干部;有时候她也会装扮成教书老师的样子,将能联系到的党员聚在一起“上课”。伍若兰经常会带领党员和干部深夜出来活动,在街道上张贴革命标语,甚至贴到了国民政府门口。以这种方式来鼓励群众,反击敌人。
朱德与伍若兰的戎马情缘
年2月15日,朱德带领工农革命军攻下了耒阳古城。红军才刚进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老远就听到一名年轻女子的声音:“各位老乡,共产党打败了章家梅的常备军,我们耒阳城解放了!工农革命军马上就要进城了,我们大家快来城中广场,欢迎他们!”
朱德听到她的讲话,猜想应该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主。他笑着问邓宗海:“在人群中喊话的人是谁,还挺有胆量的。”邓宗海回答道:“她叫伍若兰,湖南本地人,是一个才女,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家里是知识分子,她前年加入了我们共产党。”
朱德看到人群中的伍若兰,只见她体格健壮,高个子,一双大脚在场地上来回跑。她的头发被挽了起来,显得格外英姿飒爽,整个人身上都洋溢着活力。朱德被眼前的女孩所吸引,伍若兰的身影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朱德在开完会后,对邓宗海说:“你帮我把伍若兰同志叫过来,我想和她交流一下城中的情况。”
图
邓宗海
邓宗海连忙找到伍若兰,对她说道:“妹子,朱师长要见你。”伍若兰听后,十分高兴,神采奕奕。朱德见到伍若兰,连忙上去与她握手,夸赞道:“我听说了你的事迹,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志。我刚入城的时候就听到了你的讲话,讲得很好!”
伍若兰听到夸赞,连忙说:“我讲得还是不够好,承蒙朱师长看得起我。”在当天,朱德与伍若兰对接了一下妇女联合会的事务,伍若兰率领姐妹们来到部队,为战士们送来了大米、蔬菜等粮食。朱德吩咐后勤部,给乡亲们按价付款。
伍若兰送完东西后,与朱德和战士们告别,战士们热情地将她们送出军营。眼尖的伍若兰发现很多战士们都还是赤脚,看来军中缺少鞋子。她回到联合会,将这一现状告诉了众姐妹,她们一致决定发动全县的妇女来一场“编鞋竞赛”。
晚上伍若兰和姐妹们围在一起编织草鞋,伍若兰特意为朱德做了一双草鞋,还在里面悄悄地放了袜子。她精心地用花布包好了,藏了起来。
仅仅两天时间,全县的妇女在这次大赛中共编织了1千多双草鞋。她们将新草鞋一捆一捆地送往军营。伍若兰见到朱德,打开了花布包,拿出草鞋和新做的布袜子交到他手里,说道:“这是我特意为你做的,还请师长不要嫌弃。”
伍若兰说完,脸颊通红,不敢直视朱德的眼睛。这位正值青春的少女,已经动心了。
一天,伍若兰独自来到县里苏维埃政府,左顾右盼,像是在找谁。邓宗海看见她,心中已经明白了,笑着问她:“妹子,你是来找朱师长的吧?”伍若兰大方地回答:“是呢,来找朱师长。”邓宗海笑逐颜开,对伍若兰说:“妹子,你如果喜欢朱师长的话,明天黄昏就去城南河堤,他约你聊一聊。”
图
朱德早期经典照片
伍若兰吃完晚饭后,来到城南河堤,果然在一棵大柳树下看到了朱德。朱德见她如约而至,含笑相迎。
朱德告诉伍若兰,自己之前有过两次婚姻,而且现在跟着他是要吃苦的。然后朱德详细地将自己家庭的状况、之前婚姻的曲折以及今后要面对的困难告诉了伍若兰,希望她能考虑清楚。伍若兰听完朱德之前的经历,十分感叹这位大将南征北战的艰辛。
伍若兰诚恳地说道:“谢谢你把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以前的都过去了。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真心相爱,我是真心爱你的,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朱德很感动,再次被她的赤子之心所打动。
三天后,朱德与伍若兰结为夫妻,他们在工农革命军1师师部,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二人并肩正要入洞房的时候,伍若兰身上的豪气全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娇羞,她谦卑地问朱德:“我脸上有一些麻子,你会不会觉得很丑啊?”朱德笑道:“这有什么关系,你是麻子,我是胡子,咱俩刚好凑成一对,这才是真正的‘麻麻胡胡’过日子啊!”
这时路过的战友王展程听到了,瞬间编了一首打油诗,起哄道:“麻子胡子成一对,麻麻胡胡一头睡。唯有英雄配英雄,各当各的总指挥。”引得全场哈哈大笑,气氛非常浓烈。
年4月,朱德带领起义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在龙市会师。伍若兰也跟了过去,当时朱德担任红四军军长,伍若兰被任命为红四军政治宣传队队长。
伍若兰与朱德比试枪法
年6月上旬,伍若兰刚从外地执行任务回来,她放下手中的行李,向朱德提出想要和战士们一起参加军事训练。朱德见她刚回来,还没有好好休息,就劝她说:“可以,这事过两天再说。”没想到伍若兰不肯,说要即刻学习。
朱德拗不过她,又怕累妻子,只能说:“那先练习射击吧。”第二天,伍若兰按时来到了手枪班,准备和战士们一起进行训练。奇怪的是,战士们都是用右手拿枪,伍若兰用的却是左手。这时候,朱德刚好开完会路过手枪班,看到了妻子的不同,心生疑惑,这样怎么打得准呢?
他上去提醒道:“你看其他同志都是用右手拿枪的,你怎么用左手呢?”伍若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道:“我的右手已经练会了,现在练习左手。战场上右手受伤了,左手还可以用。这叫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朱德听后开玩笑道:“你就会吹牛,你都没有上过几次战场,左右手执枪,还这么快就学会了?”伍若兰见朱德不相信自己,说道:“你居然不相信?我们可以比试一下。”朱德一听,兴致来了,说道:“哈!口气不小啊,来吧,我倒是想见识一下你的枪法。”
朱德从腰间拨出驳壳枪,那是从南昌起义带过来的。他们来到山下的一片树林,朱德站住脚,说道:“以此为界,谁要是只用一颗子弹打中50米外的一棵树,谁就赢。”
伍若兰问道:“那要是我们两个都打中了,打成平手了怎么办?”朱德说道:“都打中了算你赢,我说话算话。”伍若兰笑道:“好,我先来,让你看看我的枪法。”
伍若兰说完,拿起手枪,瞄准目标,扣下扳机,一声枪响,前面的小树晃了晃,这一枪正中靶子。朱德看后,在心里赞叹,这枪法还不错。伍若兰非常满意,得意地对朱德说道:“我的军长同志,这下看你的了。”
朱德笑了笑,抬起手,毫不犹豫地打出了一枪,打中了。伍若兰见都打中了,说道:“之前可是说过的,都打中算我赢。”朱德笑道:“没什么好说的,你赢了,回去我做几个德国菜来奖赏你。”
夫妻两人在路上一路聊着,朱德问妻子为什么枪打得这么准,伍若兰说自己在一年前就从事我党的地下活动,早就会用右手打枪,所以现在想练习一下左手。伍若兰还提出想学习其他的军事项目,朱德笑着连连点头。
伍若兰上战场使双枪立功
年6月下旬,伍若兰已经完全掌握了双枪射击技能。红四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士气高涨,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伍若兰带领一队女兵跟毛泽东、朱德、陈毅他们一起打游击,到处作战,有时候日夜行军没有休息。
伍若兰难以克服生理性的困难,病倒了,高烧不断。朱德将妻子安顿在营中,他处理好军中事务后,经常会在夜里上山摘一些草药,带回来给妻子治病。伍若兰很清楚外面战事吃紧,31团和29团正要去七溪岭埋伏敌人,朱德身为军长,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22日,伍若兰对朱德说道:“我这是小病,好好休息就可以了。这次战斗,你责任重大,你全心对付敌人吧。”朱德对于妻子的理解很感动。他叮嘱妻子道:“我走了,你照顾好自己,记得按时吃药。”
23日一早,战斗打响,病床上的伍若兰,很担心,眼前还时不时地会出现朱德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景象。她再也躺不住了,爬了起来。伍若兰摘下挂在枪头的两把驳壳枪,跑出门去。
留守的战士见状,连忙拦住她说:“伍大姐,朱军长交代过我们,要照顾好您,您这是要去哪里?”伍若兰料到朱德会叫人看住自己,于是说道:“房间里太闷了,我出来透透气。”说完,伍若兰走进树林,向七溪岭方向跑去。
图
朱德在井冈山
与此同时,七溪岭战场上战火弥漫,枪声大作。朱德正在用望远镜查看敌情,分析战况。伍若兰只身来到笠月亭,走近朱德,说道:“我来了。”朱德吓了一跳,看到是妻子,生气地说道:“哪个要你来的?你的身体还没好。”
伍若兰坚定地说道:“是我自己要来的。”朱德大声吼道:“这里是战场,子弹可没长眼睛!”说完,就有几颗子弹从伍若兰的头顶嗖嗖飞过,朱德立马将伍若兰按倒,让她注意隐蔽。一个负伤的战士跑了过来报告说道:“军长,风车口已经被敌人占领了。”
情况危急,朱德说:“叫预备队跟我来,一起上。”朱德顾不上伍若兰,只让她好好待着,随后就带领战士们冲下山。伍若兰知道风车口是指挥所的重要阵地,一旦失守,整个指挥所都会有危险。
伍若兰见朱德冲下山,自己也瞬间精神抖擞,战意十足,也跟着冲下了山。朱德带领预备队,被敌人7挺机枪拦住了去路,敌人机枪火力凶猛,战斗再次陷入危机。伍若兰和三营营长陈俊商量,拔掉堵在前面的机枪。
伍若兰双手持枪,作瞄准之势,啪啪7声后,枪枪命中。敌人的机枪手倒了,朱德见状,立即带领战士们冲锋,一把抢过敌人的机枪,对敌人进行反击。敌人被火力压制,被打得往后跑,红军夺回了阵地。
战后,朱德在庆功会上,点名表扬了伍若兰的“一连七枪”全中的惊人战绩。连敌人也十分惊讶,“共匪头子”的老婆居然会是个手持双枪的神枪手,了不起!
伍若兰舍命护朱德
年年初,井冈山下起了雪,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对红军进行“围剿”,为了应对这次重大的危急,红4军与红5军举行了会议。会后一致决定由彭德怀的红5军与袁文才的32团坚守井冈山,朱德与毛泽东带领红4军向赣南闽西转移。
图
毛泽东
2月2日,红4军进入了寻乌县吉潭的圳下村,朱德见天色已晚,呼呼的北风刮个不停。朱德安排好夜里值班的战士,回到村里住所,一打开门就看到妻子正在煤油灯下写宣传标语。
伍若兰见朱德回来了,连忙拿了一件棉大衣为朱德披上。朱德心里暖暖的,自从和伍若兰结婚后,一路上的吃穿住都是妻子亲手操办的,朱德对她十分感激。
朱德关心道:“若兰,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路,至少要走一百里的路程哩!”朱德取下身上的手枪,伍若兰见状也放下笔,将笔纸都收了起来。连续好几天的行军,他们都非常疲惫,没过几分钟,两人就进入了梦乡。
凌晨时分,村外响起了枪声,朱德被惊醒,班长王紫峰来报告:“军长,不好了,我们被敌人包围了。”朱德一边穿衣服一边说道:“28团怎么办事的?把敌人都放进来了!”朱德往子弹匣中装子弹。
王紫峰报告说:“团长已经先走了。”28团师负责军部的保卫工作,在离村子不到2公里的另一个村子宿营,原本出现意外是军部先走的,等军部全部撤离后,28团才能撤退。这次团长居然带队,先军部一个小时离开了。
作为军事指挥主要领导人之一,朱德首先考虑到的是毛主席和军部其他领导人的安全。朱德很快镇定下来,集合所有战士,进行突围。在暗处对我军进行包围的敌人突然遭到我军的反击,一下子慌乱起来,不清楚我军的虚实。
由于天黑,敌人不敢轻易长驱直进,只能在外围用火力对我军进行封锁,意图将我军困在包围圈中,等待天亮,再全力进攻。
朱德带领战士们拼死突围,毛主席等军部领导,借着夜色,在战士们的掩护下,冲出了村子。
朱德还和战士们在与敌人进行战斗,眼看着就快要天亮了,敌人也开始准备全力进攻。伍若兰不知何时来到了前线,对朱德说道:“老朱,你先走,我来吸引火力。”朱德看着身旁的妻子,问道:“你为什么还没有走?我不是叫你跟着军部一起走吗?”
伍若兰一边与敌人对枪,一边说道:“你在这里,我是不会走的。”朱德心里着急,大声命令伍若兰:“你快离开,这里太危险了!”伍若兰倔强地说道:“不行!你想一下,红军没有我可以,但是不能没有你朱德!”
伍若兰用尽全力将朱德推去另一边,对身边几个战士说道:“你们负责军长的安全,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小战士斩钉截铁地说道:“为了红军,死不足惜,我们一定做到!”
伍若兰为了吸引敌人火力,朝另一个方向突围,敌人集中火力朝她的方向猛冲猛打。朱德望着妻子的背影,流下了眼泪:“多好的女子啊!”
天亮了,军部的重要人员以及大部队已经全部冲出包围圈。伍若兰被敌人打中了腿部,不能动弹。她身边只有两名战士,伍若兰背靠在土丘后面。敌人步步紧逼,伍若兰打完了枪中最后一发子弹。
伍若兰和两名战士从容地站起来,像屹立的大山一般,他们被俘了。
敌人军长刘士毅听到士兵急忙传来捷报:“我们活捉到了朱德……”,激动的刘士毅打断道:“抓到朱德了!是不是!”士兵顺了口气,说道:“不是,我们抓到了朱德的老婆。”刘士毅满脸失望道:“委员长只说抓到朱德有重赏,没说抓到他妻子怎样啊?算了,总比什么也没有好。”
图
朱德与伍若兰纪念碑
刘士毅连忙向蒋介石发电报邀功,他们意图从伍若兰口中得到关于我党的重要情报。
敌人对伍若兰软硬兼施,敌人问道:“毛泽东、朱德现在在哪里?”伍若兰笑道:“你们在哪里吃了败仗,他们就在哪里!”敌人见她“冥顽不灵”,于是开始动刑。对伍若兰进行吊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用尽了各种酷刑。
敌人十分“可惜”地说道:“你才26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只要你对外宣布和朱德离婚,我们可以放你自由。”伍若兰朝敌人吐了一口血水说道:“我会怕死?你不知道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铁打的吗?”
敌人对伍若兰各种威逼利诱,这位奇女子始终给予他们义正词严的回击。
年2月12日,在赣州城,那天天气阴沉。伍若兰被押上刑场,被敌人残忍杀害,殷红的血迹染红了一大片土地。
朱德知道妻子牺牲的消息后,泪流满面。圳下一战,生离死别,英雄挥泪,情深义重。
解放后朱德亲手种了6千盆兰花,原来是为了纪念亡妻伍若兰
在无数场战斗里,朱德是一名猛将。当战争结束后,朱老总回归生活,成为了一名儒将。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恢复了和平,他也告别了战场,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培育兰花。从年到年,他已经培育了6千盆兰花。
在北京的中山公园中,里面生长了许多珍贵的兰花,这些都是朱德赠送给人民的礼物。朱老总对兰花情有独钟,他养兰、咏兰,创作了许多诗歌,表达他对兰花的热爱,以及对妻子的怀念。
“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