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大部分人开始重视对高血压的管理,但是,对高血脂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研究显示,胆固醇增高已经排在导致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第二位,导致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第三位,因此,加强对血脂异常的管理显得非常的重要。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专家组颁布了一项专家共识,认为对于复发性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高的ASCVD患者,现有证据支持将LDL-C持续降低至1mmol/L以下。著名心血管专家葛均波院士指出: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LDL-C的水平越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越低。研究证明,强化降低LDL-C至更低水平(1.5-2.0mmol/L)可延缓甚至逆转斑块的进展,并且将LDL-C降低至新生儿水平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不增加不良事件。
人体内血胆固醇升高与脂蛋白类型相关,是脂蛋白中的脂类被氧化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负责向身体各组织输送胆固醇的一种血清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后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一些人常说的“坏的胆固醇”。
如何降低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是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降脂药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这些他汀类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从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他汀类的药物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由于胆固醇合成酶有昼夜节律,肝脏在夜间合成胆固醇的能力是最强的,但是他汀类的药物半衰期比较短,因此一般建议都是在睡前服用他汀类的药物,用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但是,有两个药物是除外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较好的降脂疗效,可以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服用,并且不受进餐的影响。
如何应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肝脏转氨酶升高
轻中度转氨酶伴有胆红素升高是肝损害的重要表现,但是轻度转氨酶升高(不超过正常上限3倍)并不是应用他汀的禁忌症,也不应该作为停用他汀的依据。一些患者在继续服用的过程中,升高的转氨酶会自行下降。
对于使用他汀后,转氨酶升高比较严重的患者,转氨酶升高超过3倍,可以暂停服药,待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再尝试换用其他种类的他汀。此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不是他汀的禁忌症,应用他汀反而会给患者带来益处。
2.明确关系
服药之后可能会出现腰背痛和关节痛,但是不一定是他汀的不良反应,这时候需要检测肌酸激酶,如果肌酸激酶没有升高,则可以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此外,可能还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也需要明确是否是他汀造成的,如果比较严重,则需要先停药,等瘙痒症状消失后,再换用另一种他汀。
3.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导致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原因,因此,使用他汀类的药物时,尽量减少或停用成分不明的药物,联合用药的种类越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小。
4.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①出现不良反应,可能是他汀类的药物剂量过大导致的,很多的患者不能耐受常规剂量的他汀,将他汀的剂量调小即可;如果胆固醇无法达标,可以加用依折麦布,提高达标率。②换用另一种他汀,比如,阿托伐他汀不耐受,可能换成瑞舒伐他汀就可以耐受。③进一步强化生活方式管理,特别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与控制体重。
5.按时检查
初始应用他汀的患者,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如果血脂达标,无不良反应,可以延长至6-12个月复查1次。血脂未达标且无不良反应,每3个月监测1次。
应用他汀类药物逆转斑块
1.狭窄≥50%: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明显狭窄,应用他汀治疗,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并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2.狭窄50%:若颈动脉斑块未导致明显狭窄,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①已确诊患有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②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但是患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③存在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且LDL-C>3.4mmol/L,建议应用他汀治疗将LDL-C降至<3.4mmol/L。
他汀类药物是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或者心脑血管高风险人群,及早启用他汀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逆转斑块!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小编猜你还想看:
怎样正确服用维生素B2、B12、C和叶酸?听听药师怎么说
吃甲钴胺,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哪些问题?听医生讲一讲,不要吃错了
1粒几分钱的维生素B2,还能缓解身体这些小毛病,赶紧吃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