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如何治疗乙肝
乙肝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西医主要以抗病毒手段来治疗乙肝,而中医上则讲究辨证论治。早在多年前,中医便开始应用中药治疗肝炎,汉代张仲景发明的茵陈篙汤至今仍是治疗黄疸性肝炎的有效方剂。
中医的角度认为:乙肝是邪毒内伏,正气虚弱,无力祛邪外出,本质属阴证。其核心病邪是湿浊,主要病机是:
1.脾肾阳气不足,湿浊不化;
2.湿阻气机,尤其以阻滞肝胆气机为主。
所以中医治乙肝主要是祛除湿邪、宣展气机,因势利导,让邪气发散出去。
二、中医治疗乙肝三大功效
1、明确保肝降酶的作用
从中医理论上说,不少治疗肝病的中药均有较好的保肝降酶的作用,如垂盆草、田基黄、鸡骨草降酶作用十分明显。五味子酸可入肝,也被临床成为强效降酶药。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病毒量,使其得到控制。
2、明确保肝降酶的作用
从中药理论上讲,菌陈、大黄、苦参、赤芍均有明确退黄抗炎作用,对改善肝脏的炎症状态十分有效。一些顽固性黄疸、肝功能衰竭患者加用中药后,疗效显著,能缩短病程,这也是中医治疗乙肝路上的特点所在。
3、较好的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辩证论治,可以有效地改善乙肝患者协痛、消化不良、腹泻、腹痛、乏力、鼻出血、牙出血、失眠、皮肤瘙痒等症状。如中药中的柴胡、香附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当归、五灵脂、茜草有活血通络的作用;甘草、白芍合用可酸甘化阴,柔肝止痛的作用。
有肝病问题困扰的朋友,可添加专家助理V:shengyizhongyi,咨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