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使用降酶药
血清转氨酶升高往往令脂肪肝患者非常担忧,这也是他们就诊的常见原因。一些患者要求医生用药尽快使转氨酶恢复正常。目前临床上降转氨酶的药物常见有:联苯双酯、“护肝片”、垂盆草冲剂等。事实上,多数患者并不需要这些降酶药物治疗。原因在于这类药物虽然能迅速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但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不大,也无法去除肝脏脂肪。也就是说,这些药物虽能“降酶”,但不能治愈脂肪肝。由于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病因(脂肪肝)没有被有效去除,故一旦停药,转氨酶很容易反跳。另外,这些药物虽然能迅速降酶,但有可能掩盖疾病真相,诱导部分患者误以为脂肪肝已改善,从而忽视了饮食控制、运动、减肥等基础治疗。
另外,少数患者担心转氨酶升高影响升学和就业,这部分人群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环醇、甘草酸制剂等药物。但转氨酶正常后,仍不能忽视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治疗方法。
可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
脂肪肝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的特点是“低水平、长时间、难治愈”,部分脂肪肝患者即使用了降酶药物,转氨酶水平仍可能并不降低。要使脂肪肝患者转氨酶恢复正常且不反跳,最重要的措施是去除病因,如戒酒、减肥等。对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而言,只要能将体重减轻至10%以上,转氨酶多能恢复正常。保肝药物具有调节肝脏脂肪代谢和抗氧化的作用,并能显著且较为持久地降低脂肪肝患者的转氨酶,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水飞蓟素、多稀磷脂酰胆碱和维生素E等,通常需要服用6个月以上才会起效。
脂肪肝的进展过程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均可在糖尿病患者中出现。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可有疲劳、乏力、肝区不适、腹部隐痛、腹胀等表现。转氨酶是推动人体新陈代谢的“催化物“,大部分存在于肝细胞内。正常情况下,肝细胞膜可透过少量的转氨酶,在血浆中保持正常水平。ALT的正常参考值为5~50单位/升,AST的正常参考值为8~40单位/升。脂肪肝患者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时,转氨酶可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