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课程招募跟薰衣草老师来场池塘探险,用画笔
TUhjnbcbe - 2021/4/14 17:38:00

  由城荒设计和管理的宜嘉苑保育区项目已进入第三年,逐渐成型。随着夏天的到来,保育区里面植物长势愈来繁盛,各种小动物鸣跃歌唱。我说你可能不信,那就跟随我们可爱的志愿者们每半个月的物候记录来看一看吧~

保育区容纳引进了本土植物种,本土动物(昆虫、蛙类、水生动物)种。丰富的上海本土物种,宁静的周边环境,真是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绝好场所。那在这里开展的第一课:保育区自然笔记,则是完美地发挥场地环境,从而独具特色。

数月的周密筹备,秉承一贯严谨的风格,新课程《宜嘉苑保育区自然笔记——用画笔认识自然》六月初开了体验课,由薰衣草带领10组家庭率先来到保育区探险寻宝。

先看看各位家长的课程反馈吧!

“认识了各种动植物的生态位。生态链的实例。植物绘画基础。”

“人们为了自己的舒适生活,随意改变环境,让上海的土生生物种群满满减少甚至绝迹。我们应该保护自己居住地的物种和环境。”

“知道了饰纹姬蛙的蝌蚪是半透明的,几乎不动,食蚊鱼不仅名很虚传,而且还欺软怕硬,是入侵物种,不是个好东西。”

“学到很多植物和昆虫知识。通过实地观察,学到了理论知识,比如生态位,特别是通过孩子喜欢的绘画方式进行表达和巩固。教具做得非常棒!”

“了解了很多本地植物,认识到本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建设和本地生态之间的矛盾的严峻性。很好!以前的课主要了解各种植物和动物,这次课能系统了解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感谢大家对城荒课程的喜爱!下面跟随内测课堂来看看我们的课堂有什么不一样~

?

先来个连连看,绿化带和保育区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保育区?不是啦,其实是普通的绿化带,带小朋友们先观察人工绿化的结构以便和保育区做一个比较。

?

接下来进入保育区,经过现场动植物知识解说和观察之后,小朋友对这些本土物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等到绘画的环节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这棵竹叶椒是三年前从太湖的岛上采的种子,叶子是碧凤蝶和柑橘凤蝶的食物。它在松江的山区可能有少量分布,在平常的绿化带是看不到的。

上海有一种蝴蝶,红珠凤蝶,它的幼虫只吃马兜铃,吃别的都不行。而马兜铃在市区经常被当做杂草清除掉,本来以前很常见的红珠凤蝶现在也慢慢看不到了。

垂盆草,多肉植物,原本常见于老房子的瓦片上,现在都是楼房,这些植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环境。

看看小朋友认真记录自然发现

为了给小朋友讲河蚌,老师把家里的珍珠都带过来了

池塘周圈都看过之后,接下来玩一个小游戏来巩固一下知识。

下面这张池塘系统生态图可是耗费了老师很多心力脑力,虫哥带着薰衣草老师实地观察以后,决定需要绘画的生物种类,每个生态位上的物种都挑选有代表性的加入进来。

池塘系统生态图中有每个生物都在生态系统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苦草、黑藻等沉在水底,田字萍、槐叶萍等漂浮在水面,香蒲、芦苇等挺立在岸边。

发现少了些什么吗?此处省略三百字,来上课再告诉你!

本次课程的“灵魂”课件:以保育区池塘为蓝本的池塘系统生态图薰衣草绘

怎么玩呢?

游戏结束,接下来轮到小朋友们动手画啦~

城荒提供了彩铅、铅笔、卷笔刀、素描纸、画板等全套工具,小朋友们只要准备好双手就行。绘画教程里还有老师自己绘制的基础彩铅技法页可以帮助提高小朋友们上色技能。

为了引起小朋友们的兴趣,在封面薰衣草特别绘制了Q版“葫芦”池塘图,也不会让小朋友们动笔时觉得太难。

体验课上的小朋友们绘画风格不一,有的画风细致,把在池塘看到的所有植物和动物用线条表现,把画纸画得满满当当,甚至连进保育区的路线也画下来,真真正正的寻宝图啊!一位豪放派小“毕加索”在老师没有教其情况下,居然自己解锁了水溶彩铅和水的混合画法,把对面前池塘粗印象用大面积色块表现,绘出芦苇和菰围绕的生机景象。老师倡导的是自然笔记课不比较画的好坏,小朋友们愿意动手就是成长的开始,想要画更好则需要勤画、多画。最重要的是画得开心,在观察和绘画中发现美、收获自然。

那些平时喜欢追追打打的小男生们这个环节能如此安静地画着,没有抢爸妈的手机,完全沉醉创作的状态着实让老师鸡冻万分。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画一张属于偶自己的池塘地图

自带了这么多彩铅,专业啊

在绘画中不光学习自然,也沉浸在自然的美

还没画完,回家再加工一下

小朋友对自己的画有自己的思路,不光画了池塘还把池塘边的小路、观察平台也画出来。

画完的小朋友和其他小伙伴讲述分享自己的发现,心满意足地带着自己画作回家。等等哦,别忘了还有礼品!

明信片礼品:薰衣草老师耗时一个半月绘制的八种野花~

做这次课程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为干扰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上海本土物种原本约种最近统计只余种,狗獾、猪獾等小型野生动物在市区已基本消失。

上海本就有限的自然资源变得日益稀缺。

城市不仅是人的家园,更是原本就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城荒希望通过营建保育区,留住上海的乡土物种,在修复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可以为自然教育提供最佳的环境。这次新研发的保育区课程意在通过自然笔记的形式,让小朋友了解上海原本的生态结构,了解园林绿化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区别。通过学习池塘的生态系统结构,从而认识到合理的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重要价值。

活动报名

宜嘉苑保育区第一课,跟薰衣草老师来一场池塘探险,找寻大自然的礼物,绘制本土生境!

活动地点:宜嘉苑生态保育区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程招募跟薰衣草老师来场池塘探险,用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