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话题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促进工业遗产合理利用,支持和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也要求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工业历史遗迹等开展工业旅游。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些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这些城市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契机。年4月28—29日,“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欧比较高层论坛”在太原召开。
来自德国、荷兰、西班牙的专家和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太原师范学院的教授、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如何科学地保护利用工业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工业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综合价值,让其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为山西乃至全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山西工业遗产可划分为机械、轻工、化工、煤炭、冶金、电力、燃力热力和其他非金属矿等8类,其中机械制造、煤化工等重型工业遗产比重高;按照时间,可划分为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建国初期、“一五时期”、“二五时期”、调整时期、“三五时期”、“四五时期”和“五五时期”等9类,其中“一五时期”占1/5;“三线”建设时期占1/3。此外,山西工业遗产的分布还形成四个极核,即:大同、阳泉、太原和临汾;三个带状区域,即:朔同区、忻州—太原—晋中区、长治—晋城—临汾—运城晋南区。
年,在山西省的处A级景区中,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有14处;截至目前,已开展文化旅游的工业遗产点20多处。可以说,山西工业遗产文旅项目丰富,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工业文化遗产可遵循“分层级保护利用”的路子
——太原科技大学高祥冠博士
太原工业文化遗产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有5点整体特征:1.太原市近代工业遗产少,现代工业遗产多。2.工业遗产空间分布广、类型多样。3.以重工业遗产为主,国防*工色彩浓厚。4.活态工业遗产较多。5.厂前区与工人社区苏式风貌突出。
结合“城市双修”的*策指导,建议太原市在城市层级、历史街区层级和工业文化遗产构成类型等3个层级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更新策略。比如:在城市层级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方面,可以进行“一廊”“五片”“多散点”布局,统筹协调遗产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丰富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最大程度凸显太原城市工业文明的特征;在历史街区层级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方面,可以建立连续的工业景观基础,保持社区和厂区的连续性、完整性;工业文化遗产构成类型层级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主要针对工厂厂房工业遗产、生产设备工业遗产、次生景观工业遗产、工人社区工业遗产、工业教育工业遗产等,可以“因产制宜”,促进工业文化遗产的活化。
德国鲁尔区:不同的工厂遗址被改造成不同主题的公园
——比利时工业和工程遗产委员会博士保罗?拉威兹克
鲁尔区打造“工业遗产之路”是一个区域传播和营销系统,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其作为鲁尔区的明确品牌标志并推广。这也加强了旅游业作为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历史的基础上增添了区域特色与自信。
鲁尔区在把工业遗产作为区域的关键进行开发利用时,将工业建筑物赋予博物馆、展览馆、剧院等新的功能和内容,成为公共区域系统中的亮点。不同的工厂遗址被改造成不同主题的公园,如埃姆舍景观公园,由艺术家设计的波特罗普正四面体是地标性建筑。鲁尔区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成为德国工业文化旅游胜地。
工业遗产的改造增强了本地居民的身份认同感,他们意识到这些遗址的重要性,并对景观公园项目评价很高,认为其提高了生活质量。与此同时,游客们对鲁尔大都市区中心地带的印象也大为改观,人们甚至普遍认为城市旅游可以作为鲁尔未来区域开发的一条途径。
采矿迹地的再利用需要*产学研的通力合作
——中国矿业大学常江教授
去产能*策的实行,加快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在这一背景下,工业遗存、工业遗产、工业文化遗产和工业废弃地、棕地和采矿迹地等概念有着特殊的意义。
前者强调在转型过程中,城市中存在的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如何保护和利用,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后者则是指受工业生产活动直接影响失去原来功能而废弃闲置的用地及用地上的设施。前者强调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后者则在更大尺度上,强调因产业变迁而导致的原生产用地或受生产活动影响土地的再开发和再利用。
采矿迹地从负担到资源的转变,不仅需要从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考虑,也需要从环境和生态方面考虑,不仅要考虑城市的利益,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