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邻居老王文吴玲
称呼老王,于我,是恭敬,是尊重。老王,名叫王建国,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属己卯兔,屈指算来,整八十了。八十岁的老王,个子不高,清瘦,却耳通目达,精神矍铄。
说邻居,确凿不假。这得容我约略解释。话说我滥竽充数,持一“作家”虚衔,并且在衔山抱水的月亮湾作家村,坐拥一间小书屋,并美其名曰“雪庐”。拾掇停当,自觉不赖。于是,稍有闲暇,便心驰神往,牵念不已。而老王与妻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居所,距离作家村不过一箭之内,可不算毗邻而居?
初识老王是去冬在“中国?月亮湾作家村”的开村仪式上。那天,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著名作家谭谈、刘醒龙、许辉、闫红及省内外百多位嘉宾悉数光临,真个山乡盛事星辉耀目。发言席上,一位既非作家亦非官员的长者的一席话,同样获得了巨大而持久的掌声。老王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毫无衰朽之态,西装笔挺,谦雅平和,却自称“王老汉”,那铿锵之言犹在耳畔:今天俺也班门弄斧一下,献丑作个七言“西溪月亮湾,生态发自然;青山有古木,绿水碧连天;昔日兵工厂,今天作家村;开门迎贵客,妙笔著新篇。”后来方知,这位耄耋老人,就是王建国,三线厂的一名老员工。
老王是土生土长的皖西人,还在弱冠时因故乡修建水库,遂随父母从磨子潭镇金家冲村迁往如今的东西溪。六十年代中期,国营淮海机械厂(俗称“三线厂”)在此建厂伊始,老王便被任命为厂部搬运站的主事,负责劳力物资交通等代表地方与机械厂协调联系,从此没有离开过东西溪。因童年受过六年半旧式教育,知书识理,人情练达,故而深得信赖。八十年代后期,三线厂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搬迁庐州城,昔年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的厂子突然人去楼空,渐次荒芜沉寂,这让留守家园的老王心有戚戚。
月亮湾作家村奠基后,老王与乡邻亲目共睹一座座废弃的厂房修旧如旧,转瞬之间变成大山深处美轮美奂的乡村图书馆,书院,创作室,印象居,既供吃、住、游,亦可赏、乐、购,多位一体的大别山“印象三线”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华丽蜕变,让老王兴奋不已,逢人便竖大拇指。自此,老王愈加活出他的精气神来,像村口那株守望树一样,默默承担起作家村“守护人”的职责,自愿集义务讲解员,服务员、卫生员诸“头衔”于一身。遇见爱刨根究底者,他之记忆深切,镂骨铭心,倒像是老淮海厂的一部活“辞典”。
戊戌新春前后是老王最忙碌最快乐的时日,他和驻村作家们一起参加文艺跨年活动,而他的即兴感言常为人所津津乐道。老王不胜酒力,几小盅下肚,面颊酡红,像个孩子,双手握住自己的脸,布满皱纹的笑容即刻成了一朵花,菊花。粗通文墨的他,立身又合于常,取其正,四乡八邻家中婚丧嫁娶的宴席皆会请他去代表主人向宾客致答谢辞,这属情理,亦是当地的风俗。他的讲演才能便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作家村遐迩闻名后,很快熙来攘往,慕名造访者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老王,不仅引客指路,还要烧茶备饭。尤其春节长假,江苏、浙江、合肥以及六安本地,每日数千游客游长日逍游,老王家的兰槐庭院亦是宾客盈门,歇脚的,拜访的,就餐的,问询的,真个热闹非常。喜得老王像捡了宝物,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老王妻说了这么一件事。大年初一清晨,东方红霞漫天,山野天寒地冻,鞭炮的繁响过后,老王例行巡视作家村,就像身体一日三餐必须的营养,孰料那座位于枕溪之畔绿荫场中,被驴友称之为艺术装置的旅游公厕,却被冰渍和弃置物淤塞得不堪举足,老王取来铁锤木桶,一点点的凿,锨,待疏通后,再下河取水一遍遍的冲刷,直至四壁炯明如镜。有人过意不去,问老王:“您这是图啥呢?”老王答:“我啥也不图。只图游客舒心,娃们放心,自己开心。”他说的“娃”,我懂。
作为驻村作家,村民自然常常不请自到。一旦回山中之家,老王说村里就过节了。第一朵映山红盛开时,几位姊妹念及小屋,迫不及待。途中告知老王,甫一下车,便是夫妇二人和一桌子饭菜恭候,好客的老王还宰杀了隔年的老母鸡,群里瞬间晒出满桌绿野时蔬,直把众人眼馋得。老王眼亮,问,还有两位咋没来?电话那头,直把我们感动得。彼时,我与老王不过淡淡的一两面而已。
闲煮光阴茶一壶,偷得浮生半日闲。再回“雪庐”是仲春以后,开村已逾三月。未至村口,果见灰墙青瓦的廊檐下悬着大红的灯笼,近瞧,皆是净几明窗,一丝灰尘不现,各室的楹联端正妥帖亦仿佛延续着年的喜庆,我晓得这样的安好都得归咎于老王。端看那联那字,虽无章法,却浑然苍劲,未尝工整对仗,却自有一种率性真情,有趣得紧。枕溪山房的廊柱上,一巨幅长联引我驻足,外联云“昔年机器日夜轰鸣三线工厂工人们汗流浃背为国防建设作出辉煌成绩,今日县乡领导引外资发展旅游呕心沥血成功打造作家村喜闻春暖花香”,内联曰“领导汗水润大地,方有今天作家村”。一个皓首老者携老妻为撰贴此联,不难想象,费了何等神思与体力。
老王四世同堂,合家三十多口,五个子女分别定居苏杭皖等地,只有节假日方能承欢膝下,子女皆劝老王少管事,多颐养。老王可不乐意听这话,嗔道:娃们太累了,看着心疼。他们将家乡装扮得这么美,我一把老骨头还算硬朗,能尽点绵薄之力理所应当。孩子们当然拗他不过。如今,老王的名声是愈发大了,村里不仅聘请他为特邀导游讲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还担任县*协联络员。这让老王喜不自禁,虽为一介草根,却更觉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那天,我与云第一次走进老王家,举目,虽无杜鹃蔷薇山峦遍野尽是蒲儿根垂盆草,匝地铺天的明艳。柴门独院雅致清爽,干净整齐,墙角一树月季开得正好。老王早早迎出院门,屋内照例一桌好饭等候。茶醉饭饱之后,话匣打开,我们七嘴八舌,聊三线今昔,风俗掌故,山川水色,乡土记忆……
辞别,悄悄放下不等比值的茶饭钱。我们步出庭院,只见黝黑的天幕,一弯新月,星斗满天。
吴玲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系安徽省特级教师。曾出版《囚禁的风》《盛妆》《紫陌红尘》《缓慢的雪》等诗文集,现供职于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居合肥。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原创作品(